ID: 23685456

4.3 熔化和凝固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58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熔化,凝固,教案,物理,八年级,上册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4.3 熔化和凝固 【知识要求】 1.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2.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现象。 4.能运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 酒精灯、陶土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铁架台、秒表、海波、石蜡 通过上一节,我们知道,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变化。那么,液态和固态物质之间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这些变化有哪些特点? 一、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不同物质熔化的规律一样吗? 3.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的特点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与假设:熔化过程要加热,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3)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①选用固体时,先要将固体碎化,使颗粒微小或成粉末;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固体颗粒中,但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③烧杯中的水位一定要高于试管内固体颗粒表面的位置; ④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⑤组装器材要按“由下到上”的顺序。 4.获取与处理信息(教师演示): 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图4-3-3和图4-3-4,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上描出各点,画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分析与论证: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3)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 AB———固态,温度不断上升。 BC———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 CD———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例题讲解: 【例1】下列现象不是熔化现象的是(  ) A.冰棒从冰箱中拿出后一会儿就化了 B.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糖了 C.两块冰摩擦,冰化了 D.将钢块放入炼钢炉就变成了钢水 【解析】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糖了,这不是熔化现象,因为如果没有水,糖在常温下不会由固态变为液态。其他三种现象都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都属于熔化现象。 【答案】B 【例2】下列能正确描述铁水凝固成铁锭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解析】铁是晶体,铁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 二、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等。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物质从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 (3)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与大气压以及物质的纯度有关,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5)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够继续吸热。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例题讲解: 【例3】下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就是熔点,故该晶体的熔点为0℃;该晶体熔化过程从第1min到第5min共持续了4min。 【答案】晶体 0 4 4.3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 凝固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探究固体的熔化,以及分析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学生会根据海波和石蜡两种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不同,得出晶体与非晶体两种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