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6157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33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
  • cover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组卷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案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_____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fù,从明清小说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 ),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补全下列字音或字形。 ①薪火相传( ) ②六朝歌fù( ) 2. 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源源不绝 B. 源远流长 C. 源源不断 D. 滔滔而至 3.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进行修改。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fù,从明清小说到唐诗宋词元曲。 4. 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 ②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 ③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④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2)悬泉瀑布,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们要誓死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情怀。 (5)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 二、古诗鉴赏(9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黄庭坚《菩萨蛮》中说“问我去何之”,请根据诗文内容推断,描述一下诗人可能去了怎样的地方? 7. 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诗句或你所了解的诗人经历简要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