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3.掌握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的方法,并根据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重点: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自主学习】 1.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运动,在_____内,通过的路程_____,这样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2.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_____,与s和t_____。(可用v=求速度) 3.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运动,在_____内,通过的路程_____,这样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_____。计算公式:_____. 5.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_____除以_____,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总时间”,在通过某段路程时,中间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 【合作探究】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组装实验装置: 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较小的 , 选取 为研究对象。 2.测量小车在轨道上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1)将 移至斜面底端,将小车置于轨道 ; (2) 小车,同时 秒表,小车 时,停止计时; (3)读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撞击挡片所用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 。 (4)重复3次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 (实验原理)计算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4.测量小车在轨道上前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将可移动挡片移至斜面 ,将小车置于轨道顶端; (2)释放小车,同时启动秒表,小车撞击挡片时,停止计时; (3)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撞击挡片所用时间t,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路程s; (4)测量3次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小车在轨道上前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 5.测量完毕,整理器材。 科学方法:描绘s-t图像 方法与步骤: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下列运动中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的路程时用了30 s的时间,那么它前15 s内的速度为( ) A.0.5 m/s B.1.5 m/s C.2 m/s D.3 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4.用图像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5.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6.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课后巩固】 知识点1:平均速度的计算 1.如图是某隧道前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此隧道的最短时间为( ) A.252min B.70min C.8.4min D.4.2min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