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导致水污染的是( ) A. 在农田中合理使用化肥 B.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 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D.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2.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一般分布在( ) A. 降水稀少、地形开阔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B. 地形崎岖、河流水量大的西南地区 C.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 D. 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 3.下列环境问题与人为因素关联最小的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酸雨 C. 火山喷发引发的大气污染 D. 水污染 4.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5.为应对环境问题,我国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能 6.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一系列原则,其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体现了( ) A. 只注重环境保护,不考虑经济发展 B. 经济发展优先,环境保护其次 C.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D. 完全依靠自然力量恢复生态环境 7.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环境问题,以下属于资源短缺问题的是( ) A. 某工厂排放大量污水导致附近河流污染 B. 因过度开采煤炭,某煤矿资源逐渐枯竭 C. 某城市汽车尾气排放过多造成大气污染 D. 某山区因过度放牧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 8.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 ) A. 开采矿产时产生的粉尘 B. 火山爆发产生的烟尘 C. 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尾气 D. 秸秆燃烧产生的废气 9.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应对(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生态退化 D. 资源短缺 10.某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了坡田改梯田工程,该工程最可能位于( ) A. 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青藏高原 11.以下属于个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是(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 出行时优先选择私家车 C. 随手关灯、节约用水 D. 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12.关于我国环境质量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B. 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 C. 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D. 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好转,部分地区持续恶化 13.我国在应对大气污染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脱硫治理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1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下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推广使用自行车,开设自行车专用通道 B. 收集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C. 使用一次性筷子,以保持卫生 D. 纸张双面使用,提高利用率 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是指( ) A. 长江、澜沧江、怒江 B. 长江、黄河、澜沧江 C. 长江、雅鲁藏布江、金沙江 D. 黄河、雅砻江、金沙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及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当地冰川萎缩、草地覆盖率下降15% 25%,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弱。读青藏地区图和藏羚羊“自我介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主要位于我国_____(省级行政区全称)境内,地处我国地势第 _____级阶梯。 (2)河流特征: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水主要依靠_____补给,当地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_____。 (3)生物与环境:藏羚羊皮肤厚是为了适应当地 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 (4)生态意义:20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