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9048

《风筝》同步练习题4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6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风筝,同步,练习题
  • cover
《风筝》同步练习题4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憔悴(  )(  ) 吐蕾(  ) 瑟缩(  ) 苦心孤诣(  ) 虐杀(  ) 惩罚(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宽恕: 点缀: 荡漾: 恍然大悟: 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4.课文描写了小弟和“我”两个人物,请概括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进而说一说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以什么作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复述。 二、阅读理解 (一)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6.用“‖”给本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7.为什么小弟如此喜欢看别人放风筝?“我”又为什么不让小弟放? (二) “玩物丧志”是古人用来激励学子学习,告诫他们不要贪玩的一句名言。无疑,一个人一心沉湎于“玩物”是肯定要“丧志”的。但我以为“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玩”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它也常常能使人受益。为了说明玩的作用,不妨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另一个是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先叠纸镖,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镖。然后,用力一扔,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是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得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 其实玩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在玩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模拟性劳动、模拟性学习和准备性实践等等。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得到锻炼。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个“度”。玩得过了头,达到“贪”的程度就有害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在学校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地学。放学后,还有家教,还要补这个补那个,学这个学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一句:把玩还给孩子们! 8.本文作者对玩的看法如何?这种看法是怎样提出的? 9.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的? 10.用“‖”标明第三段的层次。 11.用一句话概括玩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不超过16个字) 12.本文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三、写作练习 阅读上文后,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平时玩的情景与体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一、1.略2.(略。要求:造句要力求营造出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免给人不完整的感觉)3.堕落 坠毁 萧瑟 弹琴 偶然 向隅而泣 难堪湛蓝4.小弟既倾心风筝,渴望风筝,又极为怯懦委琐,不敢抗争,是个旧时代备受摧残的典型的儿童形象。“我”是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形象,在文中充当了虐杀童稚应有的好奇心和情趣而不自知的可悲角色。通过“风筝事件”,可以看出,兄弟俩人都是封建教育和反动伦理道德的受害者。本文的主题就是揭露封建教育及其伦理道德对少年儿童精神摧残的罪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5.全文以“风筝”为线索,从“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