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3040

单元检测(二) (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必修1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66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检测,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单元检测(二) (限时: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汉初统治者以军功爵制授田宅,培育大批军功地主和自耕农,同时任用大批军功地主及其子弟执政,形成“吏多军功”“公卿皆武力功臣”的政治局面。这一做法旨在(  )。 A.延续秦朝制度 B.解决王国问题 C.稳定小农经济 D.扩大统治基础 2.战国时期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文学、游谈、军功、游侠成为官吏选拔的四大途径,君主对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禄米或赐以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僚监督、考核与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上计”。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当时(  )。 A.世族世官制的形成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理性化 D.政治设计的制度化 3.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各地设立中正官,其中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同时规定中正官只有品评权,任命权归朝廷所有。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使官员选拔有了客观标准 C.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D.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局面 4.《旧唐书》记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了杨绾(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健全,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如宋代御史每月至少奏事一次,叫作“月课”,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一规定旨在(  )。 A.提升监察制度效能 B.限制监察官员权力 C.完善官吏监督体制 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6.两宋时期,落第士人的规模与数量非常庞大。据学者统计,北宋时期参与贡举的总人数约为39.75万人,落第总人数约为33.75万人;在南宋时期参与贡举的总人数约为38.08万人,落第总人数约为33.08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宋时期(  )。 A.增加了科举考试难度 B.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 C.减少了考试录取名额 D.提升了贡举考试地位 7.(改编)宋仁宗时,宰相陈执中纵容妾室虐杀婢女,遭到御史赵抃弹劾,并历数其八大罪状,请求罢免其宰相职位。而谏官范镇提出“一婢子令国相下狱,于国之体,亦似未便,所以不敢雷同上言”,一时间争论不休。这一事件(  )。 A.体现了御史台与谏官制度的有效运行 B.说明礼法并用影响中枢行政 C.表明宋代社会成员间的身份已经平等 D.表明决策权力之间相互倾轧 8.“政党分肥制”是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一种政治现象,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导致新上任官员拼命捞钱。据此可推知,该现象(  )。 A.易造成任内官员腐败 B.迟滞了欧美社会转型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促使多数人掌握权力 9.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党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10.(改编)西方文官制度的核心是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文官在任职后对政党政治采取超然的态度,只忠诚于国家和政府;一旦进入文官队伍,文官的身份就得到法律保障,被称为“终身官员”和“永久雇员”。这一制度设计(  )。 A.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B.可能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顺应了工业革命前改革官制的需求 D.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下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