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3595

【新教材】第一课《画中有话:武装斗争》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12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三年级,美术,小学,岭南,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画中有话:武装斗争》教学设计 课题 《画中有话:武装斗争》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画中有话:武装斗争》承接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军神》,为后续《长征》《开国大典》奠基,完成“1927—1949 年重大事件”的第一次集中艺术化呈现。教材首次出现“群像+浮雕+版画+中国画”四种媒介并置,指向“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鉴赏”,将“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宏大命题下沉到“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可感经验。教材以“美术作品中的武装斗争”为切入口,在有限的版面里实现“历史—美术—德育”三维统整。以“圆形构图的团结隐喻”与“光影聚焦的英雄叙事”两条主线,借助数字技术把静态图像转为可交互、可拆解、可再创作的学材,把教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学生真正的“获得感”。 4.文化理解:通过认识 4 件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了解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已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思考,但仍需借助具体形象与情境。学生对历史时间感知尚弱,对“1927 年”缺乏直观体验,但对故事情节、人物情绪、画面色彩敏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识别基本构图(圆形、三角形、对称),对光影、透视、浮雕层次的理解有一定的认知。学生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同时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等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重点 指导学生用“找主角—看构图—讲光影”三步法欣赏群像作品。 难点 对光影、透视、浮雕层次的理解。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南昌起义真实照片和油画图片,介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实践的开端,是俄国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的尝试,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历史帷幕,在补充历史事件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照片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作品学习与欣赏认识 4 件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了解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彭彬/何孔德/高虹八一南昌起义(版画) 邹达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浮雕《南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萧传玖雕塑《广州起义纪念碑》 尹积昌等油画《古田会议》 何孔德活动一:找主角将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裁成4块,让学生猜“主角在哪?”动画圈出主角,露出中心高举步枪的指挥员。总结———圆形构图把视线自然引向圆心,主角站在“视觉中心”的位置。可提问学生:如果把主角放到边缘行不行?(投票)活动二:看构图在作品浮雕《南昌起义》和雕塑《广州起义纪念碑》叠画“三角形”辅助线。提问:三角形给你什么感觉?(稳固、向上)用作品《古田会议》对比,画面是水平长桌+对称人物,形成“水平线”构图。提问:如果也把南昌起义画成水平线,气势会变怎样?小结:三角形=紧张向上,水平线=安定团结,构图会说话。活动三:讲光影将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黑白化,同时提问:画家用了什么办法让你一眼看到主角?随后将图片彩色化,突出主角头上的光影,展示不同状态下的明暗对和和聚光灯对主角的作用。总结:“找主角—看构图—讲光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