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4224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曹冲称象的故事(1)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6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格式,故事,曹冲,数学,三年级
  • cover
课题 曹冲称象的故事(1)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串联起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先通过曹冲称象的步骤,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再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这既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又为后续解决质量相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实现数学与生活、历史文化的融合。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概念有初步感知,但对质量单位的准确含义、换算及实际应用缺乏系统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对故事和生活实例感兴趣,不过在理解抽象的质量单位(如吨)时,需借助直观体验。教学中要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兴趣,通过生活调查、操作感受,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表象,突破认知难点。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等量代换思想,激发探究物体质量测量的兴趣,培养从历史故事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和原理,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和“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的数学思想;认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能根据物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会认读常见秤的示数。 3.思维与表达:在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讨论质量单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表达称象的步骤、质量单位的适用场景及单位间的关系。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交流课前调查的称重工具、讨论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反思对“质量”概念的认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等量代换),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的数学思想,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准确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质量。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新课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请1-2名学生讲述) 教师课件展示曹冲称象的图片,补充完整故事:“曹冲在没有大秤的情况下,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曹冲称象(1)) 2.分析曹冲称象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解析 曹冲是分几步称出大象质量的?请大家结合图片(课件出示步骤图)说一说。 教师总结步骤: ①赶大象上船,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使船下沉到画线处; ③分几次称出船上石头的总质量。 原理探究 为什么通过称石头的质量就能知道大象的质量? 教师讲解:“当船装载的物品质量相同时,船下沉的深度相同,这就是‘等量的等量相等’(大象质量=石头总质量)。同时,石头的总质量是各块石头质量的和,这是‘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3.认识称重工具 要称出石头的质量,需要用到称重工具。大家课前调查了生活中有哪些秤?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交流调查结果,教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秤(台秤、电子秤、磅秤、天平、体重秤等),并介绍特点: 台秤:通过指针指示质量,直观易读; 电子秤:显示屏直接显示质量,快速清晰; 磅秤:承重大,适合称较重物品; 天平:用于精确测量轻小物品,需配合砝码; 体重秤:测量人的体重,精度较高。 4.认识质量单位 克(g) 教师出示1枚2分硬币:“这枚硬币很轻,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大家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教师课件展示标注“克”的物品(如菊花茶10g、山楂片12克):“计量像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