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4230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曹冲称象的故事(2)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5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格式,故事,曹冲,数学,三年级
  • cover
课题 曹冲称象的故事(2)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依托“称重我很行”实践活动,是“曹冲称象与质量单位”知识的延伸。通过“比一比、称一称、选一选、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克、千克、吨的感知,掌握称重工具的使用,提升质量单位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渗透等量代换、优化称重策略等数学思想,衔接曹冲称象的智慧,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克、千克、吨,掌握单位换算,但对质量的“量化感知”仍较模糊,实际称重操作经验不足。他们好奇心强、爱动手,具备小组合作基础,但在选择称重工具、优化称重方法、解决特殊称重问题(如极轻物体 )时,需要引导思考。教学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强化质量单位表象,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仅凭感官判断物体轻重的局限性,激发使用工具精确称重的需求,培养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曹冲称象”的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掂、称等操作,进一步感知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观念;学会使用天平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根据物体的轻重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和称重工具;运用“等量代换”思想,在没有合适秤的情况下,用已知质量的物品“称”出未知物品的质量。 3.思维与表达:在描述称重过程、比较物体轻重、思考替代称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合作称重、讨论替代称重方法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质量的认知,反思操作中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能估计常见物品的质量,学会使用天平称较轻物品,能根据物体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运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简单的称重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1吨的实际质量(因无法直接感知,需通过累积法想象),在没有秤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等量代换思想“称”出物品质量。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重的方法。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请大家拿出自己带的小物品(如橙子、鸡蛋、苹果),用手掂一掂,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感受。 看来,有时候光靠掂一掂很难准确比较轻重,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工具来称一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称重,以及更多关于质量的知识。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能说出“橙子比鸡蛋重”等明显差异,但对于质量接近的物品(如苹果和橙子),可能难以准确判断,会出现争议。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感官判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精确称重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二:新知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称重我很行(感知质量与称重) 1.称出质量,比较轻重 教师课件出示称重过程:“老师这里有鸡蛋、橙子、苹果,我们来称一称它们的质量(依次显示50g、195g、226g)。现在能准确比较它们的轻重了吗?” 教师强调:“用数据表示质量,能更准确地比较轻重。” 2.认识天平,称轻物品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大家看(出示天平),天平有左盘、右盘和指针,使用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当天平指针指向正中,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教师演示称1克黄豆:“我们放1个1克的砝码在右盘,往左盘1粒1粒放黄豆,直到天平平衡。大家数一数,1克黄豆大约有几粒?”(约5粒) 学生对天平操作充满兴趣,但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