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4271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5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格式,测量,认识,形的,数学
  • cover
课题 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3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展开复习,涵盖观察物体、线与角的认识、长度单位的学习等内容。通过回顾整理,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和测量方法的理解,提升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图形有一定认识,但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把握不足。在画知识结构图和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梳理。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如物体的面、线、角等),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与测量的实际意义,培养从生活中提取图形知识并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与几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梳理线(线段、射线、直线)、角(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及关系;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进率及换算;能正确观察物体、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思维与表达:在梳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清晰表达图形的特征、测量的方法及解题思路。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讨论图形特征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理解,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与角的特征及分类,长度单位的进率及换算及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区分射线与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大小有关,立体图形(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空间想象),解决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复杂实际问题(如距离计算)。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知识梳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导入:构建知识框架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图形的知识,比如线、角、长度单位、观察物体等。课前小红整理了一份知识结构图(课件出示),大家也试着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相关的内容? 教师引导梳理:“我们可以从‘图形的认识’(线、角、立体图形)和‘图形的测量’(长度单位)两方面整理,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内容复习。” 2.知识要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例题1:“连一连(小红、小丽、小亮、小明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 观察物体时,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例题2:“判断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小丽从上面、小明从侧面等)。” 教师强调:“观察时要先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如上面、侧面),再根据物体特征判断形状。” 3.知识要点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例题3:“下面哪个图形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长方体?” 长方体展开图有什么特点?(提示:有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且不相邻) 教师演示:用长方体模型展开验证,强调“长方体展开图有三组相同的面,每组两个面不相连”。 4.知识要点3:线段、射线和直线 例题4:“连一连(将线的特征与线段、射线、直线连线)。” 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端点、能否测量、延伸性分析) 教师举例:“拉紧的弦是线段,手电筒的光线是射线。” 5.知识要点4:两点间的距离 例题5:“李叔叔从邮局去学校,走哪条路最近?” 为什么中间的直路最近?这体现了线段的什么性质? 6.知识要点5: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例题6:“如何比较线段AB和CD的长短?” 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线段长短?(提示:工具辅助) 教师演示圆规比较法:“用圆规量出AB的长度,再与CD比对。” 7.知识要点6:角的认识与分类 例题7:“判断对错(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是角;角的两边越长,角越大;锐角比钝角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