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7.5 搭配问题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5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聚焦生活中的搭配问题,以小红一家去旅游的情境贯穿,涵盖出行方式、服装搭配、数字组合、比赛场次等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搭配方案,掌握搭配方法,体会有序和符号化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逻辑思维尚不完善。他们对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有一定感知,但在系统探索搭配方案和总结规律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旅游出行方式选择、服装搭配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搭配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为搭配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如固定法),能有序地找出所有搭配方案;理解“分步完成用乘法,分类完成用加法”的原理,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搭配总数;培养有序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维与表达:在探究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有序思考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搭配思路和计算方法。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搭配方案、分享思考过程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搭配问题的理解,反思自己在搭配过程中的有序性,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如固定法),理解并运用“分步用乘法,分类用加法”计算搭配总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步”与“分类”的区别,准确选择加法或乘法计算,在复杂情境中(如比赛场次、握手问题)应用有序搭配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知识梳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情境引入:分类用加法 同学们,小红一家准备去A市旅游,从家到A市有2班飞机和3班高铁可以选择。大家想一想,小红一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出行方式?(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小结:“像这样,完成一件事(从家到A市)可以分为几类(飞机、高铁),每类方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我们就用加法计算总方法数。” 2.核心探究:分步用乘法(服装搭配) 尝试搭配:小红要为旅行准备衣服,她带了2件上装和3件下装(课件出示图片),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选1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大家拿出练习纸,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可以画图、连线或文字记录。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搭配方法(无序、有序)。 探究有序搭配方法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无序搭配):“这位同学找到了几种搭配方法?有没有重复或漏掉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搭配呢?我们可以试试‘固定法’。比如先固定上装,用第一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搭配,有几种?(3种)“再用第二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搭配,又有几种?”(3种) 教师结合服装图片演示:“我们用○表示上装,□表示下装,或者直接用文字标注‘上1、上2、下1、下2、下3’,一一连线(课件演示固定上装的搭配过程)。” 教师提问:“除了固定上装,还可以固定什么?”(固定下装) 学生尝试固定下装搭配,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演示:“每件下装和2件上装搭配,3件下装就是2+2+2=6种。” 列式计算与原理理解 我们能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搭配总数呢?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 反思:加法与乘法的区别 刚才的出行方式用加法,服装搭配用乘法,这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能说出“出行方式是两类,选一类就行;服装搭配要分两步,既要选上装也要选下装”。 教师总结:“完成一件事分几类,每类能独立完成,用加法;分几步,缺一不可,用乘法。” 学生能快速说出“2+3=5种”,理由是“飞机和高铁是两类,把两类的数量加起来”。 学生可能会无序搭配,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