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我的家人》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生通过观察家人特点,感受家庭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对家庭价值观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生需运用具体事例和生动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展现家人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文字传递情感。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家人特点,选择典型事例,培养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审美感知,通过文字描绘温馨的家庭场景,体会亲情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家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家人的特点,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家人的形象。 难点:如何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体现出家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家人特点明显的图片、优秀范文、PPT 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家人的特点和相关事例,准备一张家人的照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从“印象”出发,勾勒家人的画面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我的家人》。写人啊,其实就是在写一个“印象”。那什么叫“印象”呢?老师查了查词典,印象啊,就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板书:印象 = 客观事物 + 人脑中的痕迹) 师:就像你看到一个东西,它会在你脑子里“画”出来,让你一想到它,就能“看”到画面,还能回忆起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写人,就是要写出这个“画面”、写出“发生的事儿”、还要写出“我和他的关系”。(板书:有图有样 + 有事有情 + 有你有我) 师: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你对“印象”理解了多少。我说一个人,你马上说说你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或者事情。 师:比如说:我说“老师”,你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数学老师,他总是穿着西装,走起路来特别快,像在赶时间。 师:哇,你脑子里已经出现了画面,这个就是“有图有样”。你不仅记住了老师的穿着,还记住了他走路的样子,很好! 师:再比如说:“妈妈”。你脑子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或者她做了什么事让你印象特别深? 生:我妈妈每天早上都给我做鸡蛋饼,热乎乎的,我还记得香味。 师:这个“香味”就特别真实,你不仅记得画面,还闻到了味道,这就是“有事有情”。妈妈做的饭,让你感受到她的爱,这就是情感。 师:那“有你有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写出你和这个人的关系。比如,刚才你说妈妈做的鸡蛋饼,是不是你每天早上都吃?是不是你和妈妈之间的小习惯? 生:我想写我弟弟,他总是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捣乱,还喜欢抢我的玩具。 师:太棒了!你写出了“印象”里的“有事”,也就是弟弟捣乱、抢玩具;也写出了“有你有我”,因为你和弟弟之间的关系就是“经常吵架”的兄弟姐妹关系,真实又有趣! 师:那我们今天写《我的家人》,就是要抓住这三点: 1.有图有样:你要让人一读就知道这个家人长得什么样,平时穿着什么样,喜欢做什么事,有没有特别的习惯。 2.有事有情:你要选一两件你印象最深的事,说明这个家人为什么让你难忘,他是怎么影响你的。 3.有你有我: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你们之间有没有特别的小秘密、小习惯、小冲突? 师:现在,请你先想一想,你最想写谁?然后想一想,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生:我想写爸爸,他很爱笑、很能干,还经常教我骑车。 师:“爱笑”是画面,“能干”也是画面,“教我骑车”是事儿,你已经抓住了“印象”的三个关键点,真棒! 生:我写妈妈,她做饭很好吃,经常带我去公园玩。 师:很好,你写出了“好吃”这个画面,也写出了“去公园”这件事,也说明了你和妈妈的关系———你们一起玩儿,妈妈很陪伴你。 生:我想写爷爷,他总是坐在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