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5255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形态 同步练习(含解析)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604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解析,七年级,地理,2024,星球
  • cover
绝密★启用前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3年是中国载人航天20周年。北京时间5月30日9点31分,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据此,完成各小题。 1.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400多千米,其在轨运行绕转中心是(  ) A. 地球 B. 月球 C. 北极星 D. 火星 2.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时,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五区)的测控站正值夜晚。这是因为(  ) A. 纬度差异 B. 气候差异 C. 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 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地球绕太阳公转 4.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北斗七星是夜空中的七颗亮星,它们组成的图形像古代舀酒的斗。从斗身最前端开始到斗柄末尾,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它们依次命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中国古代典籍《鹖冠子》中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读“北极星与北斗七星位置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5.与《鹖冠子》中的记载有关的是(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球的大小 C. 地球的自转 D. 地球的公转 6.当“斗柄北指”时,我国(  ) A. 正值春季 B. 昼短夜长 C. 出现极夜现象 D. 越往北日照时间越长 生活处处有地理,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地理知识。读图完成各小题。 7.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  ) A. 大小 B. 质量 C. 形状 D. 海陆分布 8.下列物品中,便于用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是(  ) A. 纸盘 B. 纸杯 C. 魔方 D. 乒乓球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 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 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 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10.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下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 A. 海平面上升 B. 郑和下西洋 C. 地球是个球体 D. 观察视野扩大 上世纪90年代,瑞士人皮尔卡和英国人琼斯历时20天,总计飞行42810千米,完成了乘热气球环球飞行的壮举,两位探险家从欧洲出发,经过了亚洲南部、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最后降落在北非的埃及。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两位探险家环球飞行的路线最接近()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13.环球飞行可以证明地球() A. 是一个球体 B. 自西向东公转 C. 自西向东自转 D. 赤道周长42810米 2025年1月21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各小题】 14.航天员出舱时能看到(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球的大小 C. 地轴倾斜的角度 D. 地球的公转 15.航天员出舱活动当日,地球运行至(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读“经纬网图”,完成各小题。 16.甲地所在纬线的长度是(  ) A. 6371千米 B. 5.1千米 C. 4万千米 D. 4万米 17.如图阴影区域位于(  ) A. 中纬度 B. 西半球 C. 北温带 D. 南半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了解逐渐深入。如图示意四大洋面积和平均深度比较。读图,完成各小题。 18.将四大洋拼合后覆盖在地球表面,剩余部分的面积约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