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6127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1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六,格式,下册,八年级,语文,统编
  • cover
以和为贵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以和为贵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 "以和为贵"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和" 的文化价值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 "和" 的概念,包括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而不同" 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了解到 "和" 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 "和" 的深层含义,培养出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的思维习惯。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 "和为贵" 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践行 "和" 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 “和而不同” 的哲学内涵,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尊重差异、寻求共识的思维方式,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搜集和分析 “和为贵” 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将 “和” 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矛盾解决,增强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深刻领会 “和而不同” 的哲学理念,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冲突的实际能力。 (2)结合实际情境,运用 “和为贵” 的原则,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促进和谐与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究 “和” 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 “和” 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 “和而不同” 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从多元视角理解和评价 “和” 的多样性内涵,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搜集和分享 “和为贵” 的典型事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 “和” 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创作以 “和” 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能够运用新颖、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 “和” 的思想内涵,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 “和” 相关的音乐、视频片段以及展示历史典故,增强学生对 “和” 文化的感性认识。 (2)准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和而不同” 的理念,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谐相处之道。 (3)收集古今中外关于 “和” 的名言警句,制作成卡片,供学生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并进行解读,加深对 “和” 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入:同学们,中国文化中 “和” 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从古至今,“和” 的思想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万物的根源,也是个人修养的关键,更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生:认真听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体现 “和”的例子?或者说,你们认为“和”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片刻后) (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提到家庭和睦,有的说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还有的提到了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共处等) 教师总结:非常好,大家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 “和” 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理解其重要意义。 二、重点解读 1. 探 “和” 之义 教师讲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孔子在 《论语》中的名言。其中,“和而不同” 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哲学态度,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 (展示相关资料,如 《论语 子路》 的相关段落,辅助理解) 《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生:认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