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2025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值为100分。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3分,共8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软体机器人是一种使用柔性材料和可变形结构的机器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它们通过软材料的形变实现运动,而不是依赖传统的刚性关节和驱动器,未来也可以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一部分。 光热致动器是一种能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采用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材料,将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层或多层薄膜复合,温度升高后不对称膨胀导致复合薄膜弯曲。在复合薄膜中引入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光热材料,就可以利用光来控制薄膜的变形。以这种光驱动薄膜作为“发动机”即可设计出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或仿生系统。当用光照射它,它就能根据预设结构实现弯曲、伸缩甚至跳跃。光热致动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速、可精准控制的特点,在软体机器人、智能设备和多功能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光热致动器在设计上通常面临承载能力与响应速度的矛盾:较薄的致动器虽然具有快速响应和大变形能力,但无法承载较重负载;而较厚的致动器虽然能承受较大负载,但响应速度和变形能力受限。 中国科研人员从叶脉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液态金属“光热致动器”。该致动器应用在软体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中,能快速响应光的照射,让机器人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像植物的叶子一样轻盈。 1. 下列关于光热致动器的研发,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光热致动器是一种能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 中国科研人员从植物的叶子中得到启发,模仿叶脉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热致动器 C. 这种新型的光热致动器采用了液态金属材料,既保持了柔软性,又能快速响应光的照射 D. 光热致动器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才能负载传感器等部件,因此需要较厚的设计尺寸 2. 这种新型的液态金属光热致动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光热致动器通常面临承载能力与响应速度的矛盾。这主要体现了技术性质中的( ) A. 创新性 B. 专利性 C. 实用性 D. 综合性 3. 大自然中,植物的叶子能在风中轻盈摇曳却不会折断,这要归功于叶子内部的“骨架”———叶脉。植物的叶子之所以能轻盈又坚韧,是因为它的内部结构非常精巧,硬质的叶脉像骨架一样支撑叶片,而柔软的叶肉则增加叶片的韧性使其不易断裂。科研人员采用“仿生法”,先用激光在液态金属薄膜上刻蚀出沟槽,减薄薄膜以降低变形阻力,沟槽之间未刻蚀的薄膜较厚,类似叶脉,然后用一种柔软的材料进行封装。这种设计就像给致动器装上了“骨架”,使其承载能力提高到了自身重量的190倍,又保持了快速响应的特性。科研人员在热致动器构思设计中采用的“仿生法”属于( ) A 功能仿生 B. 形态仿生 C. 结构仿生 D. 肌理与质感仿生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手机充电器又被称为手机电源适配器。依据《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GB/T32638-2016),电源适配器是指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成输出直流电源的装置。 4. 某公司要设计一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