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6482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3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69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数学,人教,2024,五年级,3 的倍数的特征
  • cover
五年级数学下册《3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定位: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4 课时,承接 2、5 的倍数特征,为后续质数与合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学习奠定数论基础 核心素养: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积累 “观察 — 猜想 — 验证 — 归纳” 的数学思维经验 二、大单元设计框架(问题驱动式) 单元核心问题 “如何通过数的特征快速判断整数间的倍数关系?” 单元架构 问题导入层:从生活分组(如 24 人分 3 组、18 人分 5 组)引发认知冲突,提出 “判断倍数是否有简便方法” 的核心疑问 特征探究层:分课时探究 2、5、3 的倍数特征,形成 “个位观察(2、5)— 数位和观察(3)” 的探究路径 综合应用层:结合奇数、偶数概念,解决 “组数”“分组” 等实际问题,构建 2、3、5 倍数特征的关联认知 拓展迁移层:延伸至 “弃 3 法”“数的组成与倍数关系”,为后续学习铺垫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打破 2、5 倍数 “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通过 100 以内数表的圈画、斜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 “数位和是 3 的倍数” 这一本质特征。教材还通过数的组成分解(如 2485=2×999+4×99+8×9+2+4+8+5),揭示 “为什么看数位和” 的数学原理,体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逻辑,是单元中 “突破思维定式、深化数论理解” 的关键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 “2、5 的倍数看个位” 的方法,易形成 “所有倍数特征都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具备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但对 “数位和与倍数关系” 的逻辑推导存在困难。需通过 “打破猜想 — 验证规律 — 原理推导” 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修正认知。 四、教学目标 经历 “猜想 — 验证 — 归纳” 的过程,掌握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的特征,能运用该特征及 “弃 3 法”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 3 的倍数 通过数的组成分解,理解 “判断 3 的倍数看数位和” 的数学原理,能结合 2、5 的倍数特征解决 “组数”“分组” 等综合问题 在思维碰撞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探究的严谨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归纳 3 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能综合 2、3、5 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本质:3 的倍数特征是数的 “数位和” 与 3 的整除关系,区别于 2、5 基于 “个位数字” 的整除关系,体现数的组成与整除性的深层关联,是单元中 “倍数特征探究” 的思维转折点。 教学难点 理解 “判断 3 的倍数看数位和” 的原理(通过数的组成分解推导) 打破 “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主动运用 “数位和” 判断 难点地位:突破此难点能帮助学生建立 “具体特征 — 数学原理” 的认知链条,为后续学习 “9 的倍数特征”(类比 3 的特征)及 “数的整除性质” 奠定基础。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 “猜想 — 验证 — 修正”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特征 演绎推理法:结合数的组成分解,推导特征背后的数学原理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板演点评,促进思维碰撞 七、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疑,打破定式(环节名:猜想破局) 师:我们已经知道 2、5 的倍数特征,谁能快速判断这两个数是否为 2 或 5 的倍数?(板书:24、65) 生 1:24 个位是 4,是 2 的倍数;65 个位是 5,是 5 的倍数。 师:判断 2、5 的倍数,我们只看哪个数位? 生(齐):个位! 师:那 3 的倍数是不是也看个位呢?请大家猜想:个位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吗?(板书:13、26、49) (学生独立判断,部分学生通过除法验证) 生 2:13÷3=4……1,不是 3 的倍数;26÷3=8……2,也不是;49÷3=16……1,也不是! 师:看来 “看个位” 的方法不适用 3 的倍数,那 3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