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9904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案 (4)

日期:2024-06-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2747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然灾害,人类,危害,学案
  • cover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案(湘教版必修1) 主编人: 审核:高一地理组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特征、类型及其危害。 2.学会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 3.会分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探究防治某种自然灾害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梳理】 概念 概念 特征 类型 危害 洪灾和涝灾的区别和联系 我国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淮河流域的灾害治理 【问题探究】 探究一:判断下列实例各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征? 实例1: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喷发、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探究二: 1.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突出特点? 探究三: 洪灾和涝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阅读教材109页图4-43,思考:为什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以江西和湖南两省溃坝数量最多,淹没耕地最广,受灾人口最多? 探究四:阅读教材110页,思考: 成灾的原因是什么?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2.我国气候有什么特点?它对洪灾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3.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是什么 4.分析淮河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实战演练】 1. 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农业灾害 ④林业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 ) A. 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 火山———台风———干旱 C. 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 D. 台风———洪涝———水土流失 3. 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 台风的影响所致 4. 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 ) A.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 兴修水库,退耕还湖 C. 开挖分洪道 D.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 5. 下列情况能导致洪灾的是 (  ) ①地表径流不能为河道容纳 ②冰凌阻塞河道 ③冰雪融化江河水位陡涨以致河堤决 ④反气旋天气长期影响 A. ①② B. ① C. ①②③ D. ①④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