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11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诵读并默写古诗。 2.[重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歌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难点] 明确诗歌采用的写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风骨。 乱世出英雄,英雄有壮志。建安年间,有这样一批文人志士,他们用诗歌记录下时代的伤痛。透过这些慷慨悲凉的诗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苦难的时代和屹立在苦难中的文人的风骨。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曹操的风骨,这节课我们感受另外两位诗人的风骨。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预 · 教材新知———《赠从弟》(其二) 1.了解作者。 明确: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曹丕曾称赞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 2.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他因战乱离开家乡,漂泊到中原,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但他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三首)便写于此时,也体现出这样的风骨。 3.朗读这首诗,注意读音。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jìng sè zhēn lí níng 【探究一】 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1.解释诗中重要的字词。 探 · 教材写法 赠从弟 题意:这是诗人刘桢写给堂弟的诗。 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 从弟:堂弟。古人称共曾祖父不共父亲(属平辈)的亲属中年幼于己的男性为从弟,即堂弟。 古体诗 咏物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多么猛烈,而松枝是多么刚劲! 形容风声。 挺拔的样子。 严酷 诗意:任它满天冰霜严酷,松树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吗?(是因为)松柏天生有耐寒的本性! 遭受严寒。罹,遭受。 凝寒,严寒。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多么。 终年,一整年 刚劲 猛烈。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连词义而成句意。 明确: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顶着山谷间呼啸的狂风。风是多么猛烈,松枝又是多么刚劲!任它冰霜凛冽,松柏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柏没有遭受严寒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探究二】 再读诗歌,明确写法 诗人写“松”,为什么写“风声”“冰霜” 明确: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探究三】 重读诗歌,感悟风骨 《赠从弟》是组诗,另外两首分别以 、藻、凤凰作比,刘桢同样勉励他的从弟要坚守节操,端正不阿,反映出刘桢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资料卡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一) 岂不常勤苦 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 将须圣明君。 ———《赠从弟》(其三) 请你展开联想,描述读《赠从弟》(其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桢。 明确:读《赠从弟》(其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瘦弱单薄的刘桢。在乱世之中,他像被狂风劲吹着的飞蓬。而他面对这苍凉的社会现实,依旧放声高呼———做人应有松柏本性! 【探究小结】 在《赠从弟》(其二)中,诗人借松柏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尚气节,表达自己志向之坚贞,同时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我们也应像刘桢一样,坚贞自守,慷慨磊落。 预 · 教材新知———《梁甫行》 1.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