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9963

【新教材】教科版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650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基础,探究,实验,测量,新教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学设计 课题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单元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作为初中物理测量知识的开篇部分,扮演着为后续学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奠定基础的重要角色。教材巧妙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入测量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教材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体系,详细讲解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规范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说明,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准确测量的技巧。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测量的实际应用价值,教材还结合了工程实例,例如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对精准测量的高度依赖,借此突出测量在现代科技与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强化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科技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2022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教学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尺度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世界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同时还需着重训练学生规范化的测量技能,帮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1.3.4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 限”新)中学向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4.1.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意在让学生建立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空间维度的认知框架,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知晓不同层次物质的尺度范围,帮学生构建对世界的整体物理观,理解物理研究对象的广袤与奇妙 。“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依据生活经验估测”,强调实践与生活联结。学生需学会根据测量需求选工具,如测跳远成绩用卷尺,测脉搏时间用停表;生活经验估测则是让物理融入日常,凭经验估测教室长度、课间时长,提升对物理量的感性认知与实际应用力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是基础实操要求,让学生掌握规范测量技能,这是物理实验的入门基石,通过实操深化对长度、时间物理量的量化理解,为后续探究速度等物理规律,开展复杂实验筑牢基础,推动学生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能力进阶 。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建立长度(m、km、nm 等)和时间(s、min、h)的单位观念,能完成单位换算; 掌握刻度尺、停表的规范使用方法,理解测量结果 = 数字 + 单位的含义。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差异,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科学探究经历 “估测 - 实测 - 分析” 的探究过程,如用脉搏估算时间、测量课本尺寸,提升实验设计与协作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认识精确测量在工程(如桥梁建设)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们会初步接触到刻度尺这种测量工具,然而他们在实际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时候,操作方法往往不够规范,存在着诸多不准确之处。而且,对于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一概念,小学生们理解得比较模糊,难以清晰地把握其中的含义。当学生升入八年级之后,他们的好奇心变得非常强烈,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还算不错,不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实验来辅助他们理解像“估读”以及“误差不可避免”这类比较抽象的概念。大部分八年级的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并读出钟表上显示的时间,但是在科学测量时间方面,却缺乏足够的严谨性,没有形成精确测量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1.建立长度(m、km 等)和时间(s、min 等)的单位观念,能进行单位换算。2.掌握刻度尺 “选、放、看、读、记” 和停表的规范使用方法。3.理解测量结果 = 数字 + 单位,区分误差与错误,学会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