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三 词语运用 常见成语错误类型 不合语法 解 说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结合上 下文的整体意思来看,或从语法角度来看,可能出现问题 知 识 归 纳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视而不见、津津乐道、发扬光大、妄自菲 薄、侃侃而谈 限于否定句的成语:混为一谈、天高地厚、无时无刻、吹灰之力 不能作定语的成语:胡言乱语、当务之急、责无旁贷、燃眉之急 方法点拨 解 说 望文生义是指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不了解某词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理解,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 知 识 归 纳 易望文生义的词语 不足为据.(依据) 一文不名.(占有) 哀而不伤.(悲伤) 差.强人意(稍微)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望文生义(5年1考) 解 说 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上下文,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知 识 归 纳 括号内的字词赘余,应删除 (对自己)妄自菲薄 (显得)相形见绌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感到)习以为常 (背地里)阳奉阴违 (让人)贻笑大方 重复累赘 解 说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出现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问题 知 识 归 纳 易对象误用的词语 迫不及待/刻不容缓(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形势)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前者用于气势,后者用于人) 一意孤行/独断专行(前者范围较宽,不限于掌权人,也可用于一 般人;后者只用于掌权人) 张冠李戴(5年4考) 解 说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彩,应使成语的感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知 识 归 纳 易褒贬失当的词语 呼朋引伴(中) 咄咄逼人(贬) 神采奕奕(褒) 骇人听闻(中) 锲而不舍(褒) 殚精竭虑(褒) 为富不仁(贬) 鹤立鸡群(褒) 褒贬失当(5年1考) 解 说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既不能违背语境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知 识 归 纳 词义轻重有别的词语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前者轻于后者)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前者轻于后者)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前者轻于后者) 轻重失当 解 说 有些成语在演变中会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有些成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判成语。对这些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知 识 归 纳 多义易误的成语 不翼而飞(东西;消息) 不绝如缕(声音;局势) 左右逢源(做事得心应手;办事圆滑) 独善其身(搞好自身的修养;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多义不明 1. [2024·绵阳]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A. 在相处过程中,如果能身.临.其.境.地替对方想一想,就会彼此理解, 少些责备。 B. 专家表示,对于网上的热点话题,主流媒体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 能推波助澜。 C. 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时刻铭记英烈们 可.歌.可.泣.的不朽事迹。 D. 产品是品牌的“硬支撑”,品牌是产品的“软实力”,二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A A(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环境和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