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3077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总结提升(四)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419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国家,关系,课件,提升,总结
    单元总结提升(四) 贯通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古代民族迁徙和杂居 ①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同江南人民一道,共同开发江南。 ②元朝统一后,许多汉族人民迁到边疆地区;边疆各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③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2)古代民族间的战争 ①秦统一后,派蒙恬出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加强边防。秦朝还发动了对越族的战争。 ②西汉汉高祖、汉武帝都曾进行了同匈奴的战争;东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③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其旧地建都督府。 ④两宋民族战争:两宋时期,发生了辽宋战争、宋夏战争、宋金战争。 ⑤蒙古政权建立后及元朝统一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多次民族战争。 ⑥清朝前期的平叛战争: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3)古代和亲、会盟 ①和亲:汉、唐王朝和匈奴、吐蕃民族的和亲在历史上影响很大。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长期实行和亲政策。唐朝时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入藏在历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和亲的实质是政治联姻,也是民族间和睦友好的表现。 ②会盟:用和平的方式进行交往,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因而会盟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形式。著名的会盟有唐和吐蕃的会盟。 2.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1)对东北地区 ①8世纪前期,唐政府在黑龙江下游两岸建黑水都督府;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②元朝在东北地区设置辽阳行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 ③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2)对西北地区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②东汉政府重新设置西域都护。 ③唐朝在西突厥地区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④元朝设岭北行省。 ⑤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分裂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和伊犁两个将军辖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3)对西南地区 ①汉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郡县,加强了西南同内地的联系。 ②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③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其他五诏,并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对应练1.(2024·四川内江高二上期末)在中国古代,无论与中原王朝分立的,还是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力图接续中原王朝正统,认为自己是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汉族统一,还是少数民族的统一,都是中国的统一。这一认识(  ) A.源于对国家政权的争夺 B.阐述了正确的民族史观 C.反映了民族关系的缓和 D.体现了民族交融是主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都力图接续中原王朝正统,认为自己是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可知,中国古代形成了中国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观念,“无论是汉族统一,还是少数民族的统一,都被视为中国的统一”,没有将任何一个民族置于其他民族之上,体现了平等的、包容的民族史观,是对历史事实的正确反映,故选B项。 贯通Ⅱ———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1.奠基:《战争与和平法》出版。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为国际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基本原则确立: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同时,条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实行集体制裁,为国际法确立了基本原则。 3.发展:外交制度的建立。17世纪,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出现,近代外交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