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一、单选题 1.松毛虫鲜艳的花纹是一种警戒色,是一种巧妙的适应,大多数鸟怕吃松毛虫,而杜鹃却爱吃松毛虫。因此,松毛虫的颜色、花纹反而有利于杜鹃的捕食,该实例可以说明(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 2.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两位科学家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在黑暗环境选择作用下长期不用的结果 B.“因使用而使器官发达这一性状能传给子代”符合拉马克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进化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D.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 B.达尔文指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适应具有相对性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 D.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且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树叶,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 B.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是一种适应,但遇到暖冬没有下雪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C.食蚁兽的舌头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D.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诱导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5.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6.中国科学家在广西获得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存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猫与熊类有共同的远古祖先。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B.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 C.从古大熊猫到现代大熊猫的进化历程,揭示了生物适应性的产生过程 D.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有直接帮助 7.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留下后代 8.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藏在毛中。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鼹鼠眼睛退化是对黑暗环境适应的结果 B.鼹鼠嗅觉发达有利于其穴居生活 C.鼹鼠适应黑暗环境只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有关 D.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并且观察到它们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喙的形态 凿状 尖而长 粗而尖 细而长 取食类型 取食果实 取食仙人掌 取食种子 取食昆虫 A.据表中内容可推测,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