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海洋资源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运输成本低。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如果海洋安全得不到保证,我们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也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止鱼和盐,已经扩展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帮助学生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节教材包括“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和“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三部分内容。 在“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部分,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的变化,安排了“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两幅图片和“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分析沿海盐场形成的有利气候条件,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部分,教材介绍海洋空间是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利用海港,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通过海港连接陆地(内陆地区)。安排了“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图”“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两幅图片和“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沿海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运输的枢纽,港口群是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部分,教材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近海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及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扼要讲述远洋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通过活动认识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等。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最关键时期,海洋的开发利用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做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成了中学地理学习的一大任务。本节教材就是基于这种现实要求而设立的。八年级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主要从海洋提供鱼盐之利谈起,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沿海港口及海洋航线的分布,以及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 2.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我国海洋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我国海洋盐场分布的原因。 4.知道我国的主要渔场、盐场、沿海港口的分布位置。 5.了解我国近海丰富的矿产资源。 6.运用相关资料,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地理素养 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注意的事项。(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 建议 本节教学中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导学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吃过哪些海产品呀 (学生回答:如海带、带鱼、墨鱼等)这些都属于海洋中的生物资源,除此之外,海洋资源还有哪些类型呢 [歌曲导入] 播放或学生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后,教师顺势切入课题。 [情境导入] 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来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