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因此学习完了农业后,安排了工业的学习。 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和“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主要讲解的是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工业的对比,说明工业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制造业体量大,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国际竞争力强,工业品以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从工业类型、工业增加值看工业的分布,渗透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培养。教材还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我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主要说明发展低碳工业的好处,发展低碳工业的途径,中国促进工业向低碳转型的方式。 八年级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较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工业产品,因此不难理解工业的作用和特征。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读图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等内容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读图,让学生尽快熟悉读图析图的方法。学生对低碳工业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借助视频讲述,学生才能了解。 内容要求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工业城市分布的原因。 3.了解发展低碳工业的途径及方式。 地理素养 分析我国工业城市分布和发展的条件。(综合思维) 形成在生活中使用低碳工业产品的习惯。(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城市分布的因素。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可以采用谈话法进行授课,让学生谈自己对工业的感受,讲身边的低碳产品,然后通过展示工业城市分布图来学习工业城市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培养。 新课导学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剪辑中国工业震撼瞬间(如港珠澳大桥吊装、“嫦娥”探测器发射、三一重工无人矿车群),搭配激昂背景音乐。暂停画面,展示“中国工业世界第一”的统计数据(如钢铁产量占全球50%、稀土储量全球第一),教师:“这些奇迹背后,是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播放新闻片段:“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50万台!”(结合沈阳新松机器人基地画面) “如果让你设计未来工厂,会有哪些神奇设备 ”(鼓励学生畅想智能机械臂、3D打印等)。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发达,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中国的工业。 [情境导入] 展示贵州大数据中心夜景图,提问:“西部山区如何成为‘中国数谷’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活导入] 联系实际生活导入。安排学生进行工业调查,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成果,让学生知道工业的重要性,进而导入对我国工业具体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处。 [展示导入] 教师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等,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 教学指导 一、阅读分析法 本节课有大量的图文资料,因此适合采用阅读分析法来学习。即通过快速地阅读材料,从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如阅读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材料,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