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冲称象的故事 活动二 称重我很行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的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2.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知道1克、1千克、1吨的物品有多少。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估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感知物品的轻重。 2.知道1克、1千克或1吨的物品有多少。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 2.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的物品和人各重多少?看一看,填一填。 2.找朋友。(把合适的质量与对应的实物连起来)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 教师准备一个鸡蛋、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 师:同学们,不用秤称,你们怎么知道这三样物品谁重谁轻? 生1:让我的左右手来掂一掂就知道。(左手拿橙子,右手拿鸡蛋,放在左右手同时掂一掂)我发现橙子比鸡蛋重。 生2:(左右手掂苹果和橙子)我掂了又掂,比不出来苹果和橙子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需要称一称这两个物品的质量,再比较。 师:我们用电子秤来称一称吧!(用电子秤称苹果和橙子,结果发现苹果比橙子重一些)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需要用秤来称一称。 2.称一称。 师:你们知道1克、1千克、1吨的物品有多少吗?我们先拿天平来称1克的黄豆,看看1克黄豆有多少粒。请一位学生来帮老师称一称。 生:(右边放1克重的砝码,把黄豆一粒一粒加进天平的左边,当天平两边平衡时,学生停止放黄豆)我数了一下,5粒黄豆大约是1克。 师:我们用吊钩秤称西红柿,(教师秤西红柿)数一数,1千克西红柿约有几个? 生:6个。 师:(课件展示称粮食情境图)1袋粮食重100千克,10袋就是10个100千克,重1吨。 师:分小组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三人一组,两人称,一人做记录。 3.选一选。 课件展示教材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想一想。 师:如果要称出特别轻的物体的质量,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可用累积法,适用于均匀小颗粒。称量多个相同物体的总质量,再除以数量得到单个物体质量。 实战演练 【例】一桶油连桶共重1吨,倒出一半油后连桶重550千克,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解题点拨】 【规范解答】1吨=1000千克 1000-550=450(千克) 450+450=900(千克) 1000-900=100(千克) 答:油重900千克,桶重100千克。 【解题心得】倒油问题中,倒出来的是油的质量,可以根据倒出油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求倒出的油的质量。 课堂巩固 见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用双手“掂一掂”估算物体的轻重,知道了生活中1克、1千克、1吨的同样物品有多少。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先融入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物品的质量,知道物体有轻有重。此方法的缺点是质量差不多的物品用掂一掂不能判断谁重谁轻,只能用秤去称一称。在称一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称1克的黄豆有几粒、1千克的西红柿有几个,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初步感知并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