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1787

2.10 固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2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10,固体,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 cover
10 固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多数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固体会出现热缩冷胀现象;能举例说明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其对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的影响。 2.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尝试解决生活中与固体热胀冷缩相关的实际问题。 3.探究实践: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酒精灯、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等实验器材,能够正确操作并确保实验安全。 4.态度责任: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活动;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和事实,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固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清晰地观察到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铜球、铁环、支架等)、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PPT课件、相关实验视频、生活中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 2.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教师通过PPT展示夏天铁轨拱起、冬天电线绷紧甚至断裂、夏季路面拱起开裂等图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出课题: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固体的热胀冷缩。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现象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实验探究 1.实验一: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铜球、铁环、支架)、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步骤: 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并让学生观察实验前铜球和铁环的状态,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现在铜球能顺利通过铁环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加热后的铜球温度很高,不能用手触摸,避免烫伤。 开始实验: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一段时间,提醒学生观察铜球的变化。然后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问学生“现在铜球还能通过铁环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把加热后的铜球放入水槽的冷水中冷却,再将冷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提问“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操作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不能通过铁环;遇冷后体积收缩,又能通过铁环。说明铜这种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二:金属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拓展实验,可选做) 实验材料:金属条(如铝条、铁条)、支架、小木块、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将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悬空,在悬空端下方放置一小木块。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观察金属条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形状变化。 点燃蜡烛,用火焰加热金属条的悬空部分,提醒学生观察金属条与小木块的位置变化。 一段时间后,移开蜡烛,让金属条自然冷却,继续观察金属条的变化。 学生操作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认真观察金属条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