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023

5.4 怎样让物体动起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44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怎样,物体,起来,教学设计
  • cover
5.4 怎样让物体动起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晓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弹力、浮力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能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能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明白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科学探究:在探究让小球动起来的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出让小球动起来的共同点;进一步研究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仔细观察并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关系的结论。 3.科学态度、STSE:保持对力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意识到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将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了解常见的力如推力、拉力、弹力、浮力、磁力等,知道这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 2.教学难点: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分析不同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从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乒乓球、小铁球、棉线、磁铁、盛水烧杯、小车、纸屏、海绵、弹簧、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帆船在海面上快速前进的图片。 2.提问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帆船原本是静止在水面上的,现在却在快速前进,那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推动了帆船前进呢?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主题———怎样让物体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让小球动起来 材料与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第一组材料,包括乒乓球、小铁球、棉线、磁铁等 。明确任务,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让乒乓球和小铁球动起来,然后动手试一试。 实践与汇报: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让这些小球动起来,有的学生用手弹乒乓球,有的用手拉系着小铁球的棉线,还有的用磁铁吸引小铁球等 。实验汇报时,学生分享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法,教师引导总结,让乒乓球和小铁球动起来,用到了推力、拉力,或者磁力、弹力等,这些都是给球施加了力。 更多方法探索:接着提供第二组材料,有乒乓球、盛水烧杯等,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乒乓球动起来并尝试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乒乓球落地后还可以自动弹起来,将乒乓球压入水中后松手又可以冒出来等现象。 感受弹力和浮力: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弹力和浮力,按压弹簧、海绵后再松手,感受弹力,并联想乒乓球落地后马上弹起就是因为弹力 。在水中按压乒乓球,感受浮力。总结得出小球落地后形状发生改变,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弹力使小球弹起来;水中的小球受到一种向上的力———浮力,浮力让球浮上水面。 讨论共同点: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两次活动中,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可以让静止的小球运动,常见的力有推力、拉力、弹力、浮力、磁力等。 2.力与小车的运动 材料与任务:教师提供第三组材料,包括小车、纸屏等,明确任务是进一步研究力对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前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小车,小车会怎样?一辆运动着的小车,用手在小车的前面、后面或侧面推一下,小车会怎样?快速运动的小车撞到纸屏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交流。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汇报与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发现用较大的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得更快;在运动小车的前面推,小车会减速或停止;从侧面推,小车运动方向改变;快速运动的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