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155

曹冲称象的故事活动一 认识质量单位(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409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曹冲,教案,数学,三年级,人教,学年
  • cover
曹冲称象的故事 活动一 认识质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3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理解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 2.能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克、千克、吨这些质量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了解秤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读出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克、千克、吨,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理解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教学过程】 一、探究“曹冲称象”背后的原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 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习的《曹冲称象》,然后举手发言。 学生发完言后,师介绍:大象的体重也叫作大象的质量。并带领学生再次梳理“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师:赶大象上船后,为什么要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这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大象站在船上,船下沉排开水的质量就是大象的质量,这时候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就是用来记住大象的质量。 师:我们再看第二步,此时的画线处表示的是什么的质量? 预设:石头放在船上,船下沉排开水的质量也就是船上石头的 总质量。 师:我们再看第三步,为什么要分几次称出船上石头的总质量? 预设:没有这么大的秤可以一次性称出这么多石头的总质量,分批次称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结合语文课本上学习的和我们刚才整理的步骤,你能说一说大象的质量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大象和石头分别在船上,船下沉深度一样,它们排开水的质量也一样,所以各次称出的石头质量的和就等于大象的质量。 师小结:是的,大象的质量等于船上石头的总质量,也就等于各次称出的石头质量的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大象到底有多重? 预设2:怎么知道石头有多重? 师:想要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就得先认识一些质量单位和称重的工具。 二、认识质量单位 1.说一说。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让你们提前调查生活中称重的工具有哪些以及用什么单位记录或表示物体有多重。你们都调查了吗?现在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情况。 学生组内分享调查成果。 师:大家交流完了吗?那谁来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预设1:我在盘称、天平和电子秤上找到了“克”。 预设2:我在下面几种秤上找到了“千克”。 (教师配合学生,把这几种秤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 师介绍:克、千克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在日常生活中也叫“公斤”。 师:你们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1千克=1000克。 师: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 预设1:我知道一头大象有好几吨重呢! 预设2:卡车从汽车衡上面开过就知道有多重。 师介绍:大象和卡车是特别重的物品,我们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师:吨是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你们有调查出千克与吨的关系吗? 预设:1吨=1000千克。 2.认一认。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认一认题目】 师:你能读出这些物体的质量吗? 学生读图,然后举手回答: 预设1:香蕉重100克。 预设2:1袋苹果重2千克。 预设3:这名同学的体重是30千克。 师:观察这几种秤,结合你们刚才读图获取的信息,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秤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体有几克或几千克。 3.小调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表格】 师:请你们回家后调查这些动物有多重,并填表。 (学生回家完成。) 三、活动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