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素养 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政治认同)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道德修养) 3.反对民族分裂,绝不做对民族团结和发展不利的事情,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法治观念) 4.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难点: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民族名称知多少”的接龙游戏 除了上述少数民族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教师随笔 二、自主学习 提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着在教材上找出问题的要点。 1.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分布格局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4.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6.党和国家如何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7.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民族大家庭 1.我国各民族分布格局。 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图和中华民族一家亲材料。(见课件) 材料一: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1.83%。 材料二:据统计,全国两亿多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十分之一左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 学生思考:我国各民族分布格局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生思考: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导 与 学 过 程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展示《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见课件)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第四条规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二 2025年1月19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30年来,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对口援藏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生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怎样的方针。 教师点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是坚持民族平等的结果;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正式施行。 5.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展示山东省对口支援西藏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