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5228

备战2026年高考历史(2025年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专题01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先秦-魏晋)(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1118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备战,原卷版,全国,魏晋,先秦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先秦—魏晋) 涉及考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四、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1.(2025·广东·高考真题)在山东济南焦家遗址中,考古人员发掘出多座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其中部分墓葬的墓圹规模较大,使用木质棺椁,有一棺一椁,也有一棺重椁:墓主人都是男性,随葬品有玉钺、石钺,以及精美的陶器和镯,环等其他玉器。这反映了( ) A.石器时代的结束 B.生产关系的变化 C.部落联盟的瓦解 D.礼乐制度的完善 2.(2025·四川·高考真题)考古学中,地层剖面考古的理论主要是地层学。根据地层学原理,越在上方的地层,时期越晚。下面是河南安阳某地层剖面图,图中地层③可能出土( ) A.彩陶碎片 B.马车残片 C.竹简碎片 D.青铜礼器 3.(2025·江苏·高考真题)新石器时代晚期,镶嵌绿松石的玉石器在葬仪和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绿松石的镶嵌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嵌法和平面镶嵌法。孔嵌法沿黄河自东向西传播;平面镶嵌法与之相反,从甘肃、青海地区向黄河中下游传播。这可用于印证( ) A.南北方生产工艺的融合 B.母系氏族社会审美的改变 C.原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D.阶级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 4.(2025·河南·高考真题)下图是黄河流域洛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相关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该地区( ) A.从邦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 B.仰韶文化时期方国都城面积较小 C.聚落规模的分化不断加剧 D.龙山文化晚期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5.(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考古学者认为,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第三期遗存具有龙山文化特征。其中,部分大型墓存在殉人现象,有玉器和彩绘陶器等随葬品,而仅可容身的小型墓无随葬品。据此推知,当时( ) A.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B.祭祀仪式规范 C.奴隶制国家已出现 D.阶层分化明显 6.(2025·甘肃·高考真题)晋南陶寺与陕北石峁是两个并存的区域性文明。据研究,陶寺中期的陶器类型与纹饰较其早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反而与同时期石峁陶器特征更为接近。陶寺与石峁陶器的趋同表明( ) A.石峁制陶技术取得突破 B.陶寺文明陷入衰落阶段 C.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加强 D.权贵阶层垄断陶器生产 7.(2025·云南·高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房址、食物加工场等遗迹。该遗址出土大量陶片、石器、动物 骨骼和植物等遗存,其中石器分类明确,有斧、铲、刀、镰等生产工具,矛、弹丸等狩猎工具,磨盘、磨球、纺轮等生活用具,簪、璜等装饰品。这体现出( ) A.原始农业出现 B.私有财产增加 C.贫富分化明显 D.早期国家产生 8.(2025·山东·高考真题)考古人员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对某一时期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石镰、石轮、陶壶、陶盘、铜剑、铜镜、铁锄、铁锸、玉环、玛瑙珠等器物。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人类从迁徙转向定居 B.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分工 C.农业生产工具有了质的突破 D.渔猎采集是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 9.(2025·四川·高考真题)商朝时,卜辞所见“殷”与“外”的概念相对,商王朝对于地方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周朝“四方”指诸侯国,“王畿”地区与“四夷”相对,作为地方势力的诸侯国在受周王朝控制的同时仍具有很大自治性。这表明商周时期( ) A.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 B.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 C.宗法血缘关系的松弛 D.井田制度影响力仍大 10.(2025·浙江·高考真题)据王国维研究,手定周制者,“实惟周公”。史谓,周公“敬天保民”,“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据此分析,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心点在于( ) A.天 B.地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