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读图,回答1~3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地裂缝 B.滑坡 C.旱灾 D.泥石流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3.该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有( )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 ③季风气候区 ④沿河、沿湖、沿海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武汉模拟)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4、5题。 4.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5.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示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会造成自然灾害 ②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属于生物灾害 ④会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11年1~3月全球三次破坏性地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表。 材料三 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2011年3月11日7时30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尽管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威力较大的巨浪,还是冲毁了不少沿海码头建筑物,许多小船因为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遭大浪破坏,至少有5人被海浪卷走。 (1)有关日本发生的特大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为8.4级,美国测定为8.9级,日本测定为9级。这说明( )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中国的地震测量技术比美国、日本落后 C.不同地点、不同测站对某次地震的测量会有误差 D.离地震发生地越近,测量越准确 (2)材料一中所示三次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地震带和_____地震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看,这些地震发生的原因是_____。 (3)从材料可知,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是_____。与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的7.2 级地震相比,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破坏性更大,死亡人数更多,其原因可能有_____。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12年春季,受冷空气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数次沙尘暴天气。据此回答1、2题。 1.与本次沙尘暴形成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①暴雨 ②干旱 ③工业化 ④荒漠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此次沙尘暴形成因素造成的最突出的影响是( ) A.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 B.人员伤亡 C.社会秩序混乱 D.心理伤害,精神痛苦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12月5日报道,由于东欧和巴尔干半岛降雨稀少,中欧部分地区遭遇最严重的干旱,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水位一路走低,多瑙河下游的航运几乎瘫痪。据此完成3、4题。 3.欧洲出现大旱的原因是( ) ①地处干旱地区 ②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 ③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 ④地处季风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下列有关全球常年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副热带大陆东岸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东部凡省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省塔巴利村,震源深度5千米,造成550人死亡、1 650余人受伤。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