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557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日期:2025-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46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中新网2010年3月20日电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中国北方地区近日遭遇今年最强的沙尘天气袭击。新疆、青海、甘肃、北京等北方多个省区出现了沙尘天气,局地还遭遇了强沙尘暴袭击。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沙尘暴的影响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4、5题。 4.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5.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读下图,回答6、7题。 6.若该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那么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若该图表示某流域环境改变前后,在相同降水量下,河流流量变化曲线,那么该河流域内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10年12月7日凌晨,贵州遵义市一处山体发生滑坡,导致附近一幢11层居民楼垮塌。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乌江水对山体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 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基础不牢固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读自然灾害关联性网络示意图,请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分别解释①、②箭头的含义:(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案例探究题)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种突出的生态问题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出现该生态问题的原因。 (3)该生态问题会加剧该河下游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为什么?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沙尘暴是大风卷起沙尘,主要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第2题,近些年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从生态破坏角度考虑,主要是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日益严重,为沙尘天气提供物质来源。第3题,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主要是受强冷空气活动导致,所以应为冷锋过境。 4、5.【解析】4选D,5选C。第4题,考查学生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