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下图为发生在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0度,东经101.1度) 的一次6.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普洱通往宁洱县的交通中断,滚石随处可见,公路已变形成台阶状。据此完成1~4题。 1.云南是我国的地震多发省份,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这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大的原因有( ) ①震源浅 ②位于旅游景区 ③震中及附近人口密集 ④该地工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滚石随处可见,公路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了同时引发的灾害有( ) A.岩崩、滑坡 B.滑坡、泥石流 C.岩崩、泥石流 D.雪崩、滑坡 4.“公路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了( ) A.挤压断裂 B.挤压成褶皱 C.拉张断裂 D.外力作用强 (2010·浙江文综)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甲。读甲、乙两图,完成5、6题。 5.图乙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 a B. b C. c D. d 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7.不考虑岩性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2010年3月10日凌晨1时30分左右,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县城西约1千米的双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滑塌的约9万方土将25间房屋和44人埋压。榆林市、子洲县两级政府迅速组织实施救援工作,最终造成27人死亡,11人受伤。陕西省政府称此次山体滑坡为自然形成的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材料二 去冬今春以来,子洲县出现连续多次降雪,累计降水74.9毫米,往年同期降水均值为18.9毫米。 材料三 受灾村民的窑洞建于1999年,房屋建于2002年,受地形条件限制,建筑物前紧邻大理河,背靠百余米的高陡斜坡。 材料四 见下面组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述滑坡的危害。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此次滑坡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该次滑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大的原因。 10.(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唐家山堰塞湖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 材料二 甲、乙两图为汶川地震的震中、震源示意图 材料三 丙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1)甲图中,印度洋板块以每年50毫米的速度向_____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同时,高原物质向_____(方向)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_____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最终在汶川地区发生突然释放。 (2)从乙图信息可以看出,汶川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____。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3)据图丙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4)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 1~4.【解析】1选B,2选B,3选A,4选C。第1题,云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东北边界,故应为亚欧板块和印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