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4 6、7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2 8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5 3 一、选择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的灾害问题是 (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2.针对上述灾害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 第1题,第一幅图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第二幅是长江流域的 江南丘陵地区,两地区的水土流失都较严重。 第2题,推广沼气的使用,既能解决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 坏,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答案 1.C 2.D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4.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工程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解析 第3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 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3.B 4.A 5.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解析 淮河中上游的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而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 故治理淮河的关键是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答案 D 二、综合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洞庭湖水面面积为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的水面在大面积围垦及多年来泥沙大量淤积中急剧缩小,到1967年,水面约剩2 740平方千米。再加上泥沙不断淤积,2003年水面面积仅剩2 625平方千米,调蓄能力减弱,河道泄洪不畅,洞庭湖防洪情势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和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2)洞庭湖面积的缩小,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_____分布,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的_____能力,加重了该地区及长江流域的_____灾害。 (3)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解析 湖泊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就走扩大耕地 面积的道路,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床 淤积,湖泊淤积,加上围湖造田,致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加 剧。 答案 (1)B (2)时间 调控 洪涝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三江源头的水土保持,减少其下游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保证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了下游各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目前湖泊面积2 62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洞庭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与长江相连,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