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680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学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71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成就,学案
  • cover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有关知识。 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5.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知识清单 一、我国主要重大减灾工程 1.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①_____,②_____”。 2.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③_____”委员会,1991年以来,每年④_____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二、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我国政府做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建水利重大决策,治理后长江下游摆脱了“⑤_____,⑥_____”的恶性循环局面。 2.主要措施:在中下游地区主要有⑦_____、⑧_____、⑨_____等。在上游地区实行⑩_____、?_____等措施,全面地改善了长江源头?_____的状况。 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_____、?_____和?_____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区,建设范围东起?_____省、西至?_____自治区,总面积达?_____万平方千米。 2.三北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_____、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从而产生了土地荒漠化、?_____和干旱灾害等。 3.“三北”防护林的建设: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通过采取_____、_____和_____等措施,以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重点治理区的_____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_____的提高。 四、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_____,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_____,改善航运条件,提高_____。 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四是_____;五是_____。 对点训练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 A.以抗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以救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C.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D.防抗救同等重要,无主次之分 考查点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目的不包括(  ) A.长江中上游各省山区沙化、石漠化速度下降 B.涵养水源 C.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D.美化环境 考查点3———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3.世界上最大的已建成的绿化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绿化撒哈拉大沙漠 D.太行山绿化工程 考查点4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4.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解法理解工程性防御措施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方法技巧  (1)区别 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是“软件”和“硬件”的差别。 (2)联系:两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较好的防灾效果。 教材题解 1.为防灾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