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玉树地震中,有不少幸存者依靠合理的方法,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若不幸被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衣袖捂住口鼻,谨防呛闷窒息 D.竭尽全力推周围的水泥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我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对这次地震进行了救援。据此回答2~3题。 2.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 A.将救灾物资储备到成都 B.准备大量的救灾食物和净水剂 C.灾中应急时对陇海—兰新线实行交通管制 D.灾后组织募捐活动,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灾后恢复的目的有( ) A.恢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恢复重建生产线 D.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2009年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回答4~5题。 4.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5.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6.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7~8题。 7.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8.夜晚,学生们宿营为安全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9~10题。 9.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 A.a B.b C.c D.d 10.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方向 B.向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大部分地区通信中断,供水、供电、道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损失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材料二 目前我国已有较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研机构深入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发生的机理,以求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北京建房现在都按抗8级地震的标准设计,政府还编制了一整套应急系统…… (1)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该地所在西南地区地震频发,试分析其原因。 (2)地震与洪水相比,具有_____的特点,汶川地震因为没有做好防震准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地震危险区以家庭为单位应做好哪些防震准备? (3)应对地震灾害,保障安全的关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政府在地震防御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 12.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13.读“灾后恢复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____”,救灾的工作方针是“_____”。 (3)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