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三节 比热容 教 材 解 读 比热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查比热容表,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第二,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本节内容是热量计算及力热、热电综合的基础。导热性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容易掌握,重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符号和单位以及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会查比热容表。 3.会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4.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知道导热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 科学思维 1.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通过对导热性的理解,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通过对比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态度 与责任 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导热性的了解能解决和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及生活。 重 点 难 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及其单位含义,会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合 作 探 究 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方法寻找: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热的多少,吸热多的吸热能力强;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温的多少,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 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两个烧杯、温度计、天平及砝码、手表等。 设计实验:(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利用天平进行称量) (2)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控制加热时间相等)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的变化、质量有关。 备 课 资 料 word版电子教案、匹配的课件见电子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照片,如图所示,夏季的中午在海边游玩的时候,干燥的沙子感觉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爽的;晚上再到海边,沙子是凉的,而海水还是温热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学生回顾自身经历 情境引入,让学生知道物理来自生活。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热量 引导学生回顾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说明在只有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 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引导:1.将一壶水和半壶水从20 ℃烧开,谁吸收的热量多 2.将一壶水从20 ℃烧开和从20 ℃烧到60 ℃,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和同样一壶食用油从20 ℃加热到60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