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0796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709906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课件网) 3.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教科版)六年级 上 工具与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技术。工具与技术,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有的应用广泛,有的应用于有限的领域;有的很古老,有的才发明不久…… 工具与技术有什么联系?人类是如何发明和改进工具与技术的?哪些工具与技术对我们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我们探究吧! 3.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这些工具帮我们解决过啥问题?用工具时,除了物品本身,还需要啥(如方法 )?今天探究‘工具和技术的紧密联系’! 新知导入 聚集 用工具(如锤子 )和技术(如钉钉子的方法 )咋协同解决问题?取核桃仁能帮我们发现啥? 探究新知 使用锤子钉钉子时,若空间受限,可借助螺丝刀传导力量;墙面硬时,预先打孔、湿润墙面等方法可辅助钉子钉入。取核桃仁时,可利用核桃夹等工具,这启示我们解决问题要选对工具与方法,协同运用二者,能更高效达成目的 。 安全提示 在使用工具中, 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1.取出核桃仁。 不用任何工具,请你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核桃仁。记录下你的方法和结果。借助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 如木棍、 轮子、 砖块、 铁锤等,一一尝试取出核桃仁。 再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 反复做几次, 你能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吗 2.评估你取出核桃仁的过程。用短语评价你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例如, 费劲、 费时等。 3.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你用这些工具来做什么 你是如何使用它们的 如果没有这些工具, 会有哪些不方便 1.你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2.在上面的探究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 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 3.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工具与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具是物品,技术是使用工具的方法,二者紧密联系 B. 有工具就够了,不需要技术 C. 技术是工具本身,和使用方法无关 2. 取核桃仁时,用锤子砸开外壳的“技术”是指( ) A. 锤子本身 B. 控制砸击的力度和角度 C. 核桃仁的结构 3. 使用工具的优势是( )(多选 ) A. 省力 B. 提高效率 C. 保护目标物品(如核桃仁完整 ) ABC B A (二)判断题 1. 技术就是工具,只要有工具就有技术。( ) 2. 对比“无工具”和“有工具”取核桃仁,能发现工具与技术的价值。( )3. 生活中,手机、自行车等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取核桃仁实践,探究了工具与技术的联系,谁能说说工具和技术是啥关系?工具是解决问题的物品,技术是使用工具的方法,二者紧密联系,一起帮我们更好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3.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 实践探究: 无工具:费力、效果差 有工具:省力、高效(工具+技术协同 ) 2. 核心观念: 工具:解决问题的人工物品 技术:使用工具的方法/知识 联系:紧密协同,共同解决问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是“工具与技术”单元的起始课,聚焦工具和技术的关联。教材通过“取核桃仁”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工具对解决问题的作用,理解技术是工具使用方法的体现,为后续探究工具演变、技术影响奠定基础,培养“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实践思维。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日常接触工具(如螺丝刀、直尺 ),但对“工具与技术的本质联系(技术是工具的使用方法/知识 )”认知模糊。已具备动手实践能力,不过在“从实践中归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