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 8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交代了入梦之由,以五岳、赤城、天台反衬出天姥山高峻的雄姿。 B.诗人以“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 C.诗人以异常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景象,现实情景与梦中仙境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 2.诗人写看到的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 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使山峦崩塌的闪电疾雷,再到色彩缤纷的仙境,诗人苦闷的灵魂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动魄,光彩夺目,令人迷离恍惚,从而表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山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诗人在京城受权贵的排挤,在天上也不得安宁。 D.写洞天世界日月交辉,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表现了自己对丑恶现实的憎恨。 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与渚、天与沙、猿啸与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中的“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诗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抒发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4.下列不属于《登高》中诗人“苦恨”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等。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大多有“奔放”的特点,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称为“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创作先河,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2022新高考Ⅰ)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 , ———诗句中。 (2)(2022全国甲)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的咆哮、龙的长吟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 , 。”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揭示主题,表现李白蔑视权贵,和“粪土当年万户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5)《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几多失意的深沉感慨,此时此刻最能抚慰诗人心灵的句子是“ , ———。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 (6)杜甫《登高》一诗中,“ , ———两句视听结合,点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7)古人有“悲秋”的传统,如杜甫《登高》中“ , ———两句就以丛林萧瑟、大江奔流之景寄寓了这种情感。 (8)《登高》中从时间、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异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