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2416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教案 (1)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79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课,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教案
  • cover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线索梳理 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空前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挽救危机和改造国家的民主思想。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归于失败;革命派代表孙中山则主张实行民主革命,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最终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康有为早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其民主思想 中叶包含了诸多传统的古朴哲学。其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君主立宪,并通过“托古改制”的理论,来说明中国由君主专制进入君主立宪的必然性和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梁启超则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揭露了君权至上的不合理性,并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认为要想“伸民权”必须先“广民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主要内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基础梳理 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一)背景: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西学的不断传播和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二)内容: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向西方学习,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方式:以传统经学包装,“托古改制”。(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尊孔子为变法改制的组师。(4)、可能性:以“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强调当时中国应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2.主张设立“制度局”,具体处理各方面政务,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3.康有为的民主实践:(1)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后多次上书。(2)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变革。(3)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进呈光绪帝,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4.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内容:①阐述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②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紧密结合起来。③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④主张大力发扬自由民主,实践卢梭等西方的启蒙思想家的学说。(2)特点:①梁启超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显得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②梁启超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反复性。(三)评价:1.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3.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制有明显差距。4.谭嗣同的维新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一)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二)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三)特点: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中,考虑中国实际,加以改造借鉴。2.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四)联系: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2.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3.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五)评价:1.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2.孙中山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 名词解释 [重要人物] 1.康有为:生于1858,卒于1927年, 广东南海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