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2652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2)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163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课,农奴制,改革,俄国,近代化,学案
  • cover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教材整理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①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开垦土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 ②农村社会分工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成为贫农。 ③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市场。 ④一些地主也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部分。 (2)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 ②表现:1861年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俄国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 深化升华 俄国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大银行控制着全国约80%的资本。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政治变革的原因 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在其他方面也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方面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3)军事方面 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方面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3.政治变革的评价 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改革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