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自主学习】 1.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农村 加剧,土地上开始使用 劳动力,到19世纪80年代, 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 ,而且扩大了 。19世纪后期,俄国主要工业部门中完成了从 向 的过渡。 3.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了 的自治机构,但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 手里。在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原来 的制度。军事上缩短服役年限,实行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1861年改革是 的结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 的利益,巩固 。 【知识梳理】(A级) 1.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4)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2.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表现: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①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因素。《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② 俄国改革后农民的情况。就农民而言,改革后很快出现分化,既出现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的工农业雇佣领导者,也造就了一部分富农。但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2)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 【思考探究】(B级)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俄国不具备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银行控制全国约80%的资本。 【合作探究】(C级)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