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知道舌的结构与味觉形成过程;理解嗅觉与味觉的协同作用;认识痛觉的保护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味觉敏感区实验设计培养控制变量思维;分析感冒时食之无味的现象发展因果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设计实验探究舌不同部位对基本味觉的敏感性;运用多感官综合辨别物质的方法; 态度责任:养成健康饮食的意识;关注感官保护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一、鼻和嗅觉 (1)用鼻子闻蛋糕的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所以嗅觉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物体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化学物质进入鼻腔→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传入 形成嗅觉。 (2)嗅觉的特点 ①嗅觉具有 ,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例如,在鱼类市场内,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这是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②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减弱。 ③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 很大。人和猿猴属于嗅觉不发达的钝嗅觉类,有些哺乳动物属于嗅觉高度发达的敏嗅觉类,狗的嗅觉能力是人的1200 多倍。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 也不同。 (3)嗅觉的重要作用 嗅觉不仅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还能够帮助人们避开危险。例如,嗅到煤气泄漏出来的气味,可以发现煤气泄漏了,从而及时采取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二、舌和味觉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 (1)味觉的形成过程:当人吃食物时,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刺激舌表面味蕾内的 ,就会产生味觉信息,味觉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就产生了 。 (2)舌感知的味觉:舌表面不同部位的小凸点里的味蕾可分别感受 、 、 、 、鲜味等。而且舌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性有区别,舌尖两侧对咸敏感,舌体两侧对酸敏感,舌根对苦敏感,舌尖对甜敏感。 (3) 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4)味觉的敏感性随人的年龄增长而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年龄大的人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就是由于舌上味蕾减少,味觉的敏感性减弱。 【课中研学】 思考与讨论:分析“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的原因 1.探索活动:对着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舌头表面的形态特征。 2.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一般都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 (2)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了什么?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2024七下·嘉兴期中)近日,樱花小镇开展樱花节,美食巷中烤串香气扑鼻,这种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 A.鼻腔 B.嗅觉细胞 C.嗅觉神经 D.大脑 2.(2024七下·浙江期末)春暖花开时节,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春季研学活动,下列情景中利用味觉来感受的是( ) A.听鸟声 B.闻花香 C.看古堰 D.吃枇杷 3.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麻”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4.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身体很虚弱,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5.(2024七下·杭州期中)有同学经过餐厅的时候,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而打扫卫生的阿姨她却说闻不到香味,原来她已经在餐厅呆了两个小时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