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964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 (4)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283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课,社会,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学案
  • cover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3)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4)连年战事和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 农民生活困苦,反抗不断发生。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赵匡胤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2)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2.强化皇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表现为宋辽“澶渊之盟”。 (2)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3)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 杂,一切苟且,不  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1)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 (2)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源在哪里? [我的思考]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根源:是由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行改革。 2.内容 (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3)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 (4)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3.结果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新法被宣布废止。 一、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加强的弊端。 2.积贫 (1)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官俸、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 (2)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僚地主为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封建制度下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多种特权,他们花天酒地,挥霍浪费了国家大量财富。 3.积弱 (1)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 (2)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特别提醒]———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之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而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怀疑,废止了新法,这是直接原因。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考查点 考查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 命题立意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北宋中期社会全面危机,王安石变法面临复杂的利益关系,涉及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因而会有阻力,因此改革者必须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彻底坚决。我们应认识到改革家要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以此为命题立意,不但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 [探究]  (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自身?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