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0 第几》教学设计 课题 第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到“小动物运动会”“看图填数”以及“课堂活动”三方面的内容。小动物运动会以生动的运动会场景为依托,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一方面,要求学生确定不同小动物的名次,这涉及到序数的概念,即让学生明白数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某一动物前后的运动员数量以及场上运动员总数 ,这又与基数概念相关,也就是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多少。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帮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区分和运用基数与序数。看图填数借助数轴(虽未明确提及数轴概念,但呈现形式类似)这一工具,给出部分数字,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规律填空。同时,设定“从小到大数,‘0’排第 1,‘5’是第几个数”这样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序列中的位置关系。课堂活动:“我来说,你来找”,以灯笼为载体,通过“从这边起,第3个灯笼在哪儿”的指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序数的认识,将序数概念应用到具体场景中,提升学生对位置的判断和识别能力。“我来摆,你来猜”:利用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找出前3个数。这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序的掌握程度,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排序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数的大小和顺序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理解“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会区分“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2.学习内容分析:在“小动物运动会”中,学生先通过观察确定小动物数量(基数),再根据比赛排名确定名次(序数),从不同角度认识数的功能。这两种数的概念相互依存,基数是序数的基础,没有对数量的认知,就难以准确理解顺序;而序数又丰富了对数的应用理解,让学生明白数不仅能表示多少,还能表示先后顺序。“看图填数” 和课堂活动中对数序的学习,为后续加减法运算做准备。学生在理解数序过程中,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之间的间隔和增减关系,比如在数轴上相邻数字的顺序和差值,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加减法时,理解数字的变化规律,如加法是数序的正向延伸,减法是数序的逆向回溯。当前教材内容与后续数学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从这里对数序、基数、序数的初步认识,到后续学习整数的大小比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再到有理数、实数的顺序和运算等,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每一次进阶都建立在之前对数的概念理解基础之上,逐步构建起学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数学过程,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一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数学眼光)、想(数学思维)、说(数学语言)的能力。 重点 理解“第几”的含义。 难点 能区分“几”和“第几”,会用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字,还知道了它们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课件出示:师:那大家还记得怎么用这些数字来数数吗?课件出示:数一数,画圆圈,并写数。师:今天呀,这些数字要派上大用场啦!课件出示:师: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来啦,它们要在这片绿色的草地上一决高下。小鹿、小兔、小老虎等都摩拳擦掌,准备争夺冠军呢。我们要用学过的数字来给它们确定名次,看看谁跑在第1,谁跑在第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精彩的运动会,帮小动物们排排名次,看看谁更厉害! 学生独自认一认。 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集体反馈。 通过回顾已认识的数字及数数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