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2.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A.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4.下面是抗战期间某场战役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平保卫战 D.七七事变 5.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曾感动地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之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输财捐助,慰劳奖饰,永不敢忘。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这说明淞沪会战( ) A.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志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淞沪会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 A.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告慰冤魂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8.小明在复习“中国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 9.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0.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该事件是( ) A. 济南惨案 B. 皇姑屯事件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1. 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西安事变 12. 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中华民族英烈传》,目录如下。横线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第二章 近代民族之魂 第一节 林则徐虎门销烟 …… 第五节 血战北平 第六节 姚子青血洒疆场 A. 关天培 B. 杨靖宇 C. 赵登禹 D. 谢晋元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中共地位的变化 C. 社会矛盾的变化 D. 领导阶级的变化 14.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