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3157

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56张)

日期:2025-10-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3176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土壤,主要,形成,因素,课件,5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 2 3 了解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学会观察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 说出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何为土壤?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 有效导入 土壤及其 物质组成 土壤剖面 成土因素 土壤的功 能和养护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土壤概念及其厚度 思考:什么是土壤?有多厚? 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概念 厚度 研讨展示 物质组成 2.物质组成: 思考: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45% 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铁、钾、钙、镁等).占比最大 5% 集中在表 层,土壤肥 力高低的 重要标志。 (N、 P) 20%~30% 20%~30% 植物呼吸 和生长需 要的氧气 和热量,存 在于土壤 空隙中 土壤 生物 土壤生物 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中 提供水分输送养分 和参与合 成有机物 思考:是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呢?为什么? 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即“水肥气热”间的协调能力 拓展提升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重 理想物质组成 相态 体积百分比 特征 作用 矿物质 固相 45%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构 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矿物养分 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腐殖质) 固相 5% ①多集中在表层; 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土壤肥力高低 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相 20%--30%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影响土壤 热量 空气 气相 20%--30% 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要素之间协调程度的好坏,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求。 3.土壤肥力 肥:一般由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 (2)土壤四大肥力 水:水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 气: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 热:适宜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热量条件 (1)概念:指土壤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 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水肥气热”) 思考:什么是土壤肥力? 包括哪些要素? (3)土壤肥力的高低(有机质含量) 土壤肥力 积累 一个重要标志→取决于有机质的积累与流失 思考:土壤有机质是如 何积累和流失的? 动物残体、排泄物、分泌物; 枯枝落叶 气温→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 降水→秋冬季节气温降低,降水少,枯枝落叶多, 腐殖质多。 流失 微生物分解→水热条件好,微生物活跃,分解快。 植物生长吸收 雨水淋溶作用→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 或地形坡度大,养分随水土易流失。 思考:腐殖质有 什么作用呢? (4)腐殖质的作用 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②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 ③改良土壤通气透水性; 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⑤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4.土壤的形态 颜色、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度、孔隙、干湿度 思考:土壤的形态特征 包括哪些方面? (1)土壤的颜色 ①可以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②成因:由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呈暗棕色或黑色; 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红色: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黄色:表示土壤中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 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白色:表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盐碱含量比 较高,水分较少,多位于干旱地区。 中国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的地域类型 土壤类型 分布区 成因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