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折射 一、单选题 1.如图,将一把钢尺斜插在水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反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B.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C.水中倒影 D.惟妙惟肖的手影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钢笔“错位” B.屏幕上的“手影” C.水中筷子“变弯” D.茶杯的“倒影” 4.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史料记载。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诗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潭清疑水浅”是作者站在岸边感觉池水变浅,产生这一感觉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 6. 下列现象与江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梳妆镜中的“我” C.日食 D.雨后彩虹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清澈平静的海面上空,海鸥在飞翔,在俯冲过程中,海鸥在海水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中的小鱼通过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看见海鸥,小鱼看到的海鸥的位置比海鸥的实际位置要 (选填“低”或“高”)。 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 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AB的 是空气(左边/右边)。 10.假日小亮和同学去沙湖游玩,看到大片大片的芦苇倒映在水中,时不时还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鱼在水中游窜,他们看到的芦苇倒影是光的 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 现象. 11.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其中∠1=∠2),由此可判断出 (填字母)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 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12.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为入射点,则界面是 (选填“”或“”),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为 ,界面的 边是空气(选填“上”、“下”、“左”或“右”)。 三、综合题 13.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甲,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明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就不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请解释: 。 四、计算题 14.如图2.97所示,一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n=,厚度为h。某单色光以入射角i=60°从上表面的O点射入,试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的光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