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戴眼镜的人在佩戴口罩时,总是会发生眼镜起雾的现象。下列对这种“雾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起雾的原因是眼镜片温度较高导致的 C.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 D.“雾气”消失需要吸热 2.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慢慢“消失”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3.【物理与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D.图中的循环过程说明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4.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 B.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6.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1 52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二、多选题 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三、填空题 8.当昆明主城区急剧降温时,位于昆明市禄劝县的轿子雪山海拔为4223米的山顶便会飘起漫天雪花。雪是空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9.春秋季节,晚自习教室窗玻璃的 (选择“内”或“外”)侧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 (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10.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 (选填“吸热”或“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11.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12.在一些国家通用的温度标准为“华氏温标”,是波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创立的。与我们熟悉的“摄氏温标”不同的是,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0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中间作180等分,每一份代表1华氏度,用符号°F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应为 ,且在 ℃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