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安排了“陆地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两个标题。本节课侧重介绍了水圈的组成要素,特别是陆地水体的组成,同时重点介绍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与地下水,河流与冰川积雪融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水体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的规律。 3、运用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陆地水体的组成关系。 难点:河流水与其他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展示】:1987年与2016年咸海卫星影像对比图。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名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教师设置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设计意图:以咸海面积的急剧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学生:预习教材,并填写以下表格。 陆地水体类型 由_____、_____、_____ 、沼泽、地下水等,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特 点 储量___,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人类目前利用是 河流水、_____、_____等 作 用 ①对周边气候具有_____作用;②是_____ 的主要动力;③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_____,还具有_____、_____、水产养殖、 等价值。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答案,点评并讲解。 【案例分析】贝加尔湖———为什么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贝加尔湖(图4.3)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探究】学生分组,探究以下问题: 1、未来贝加尔湖面积的变化趋势?深度怎样变化? 2、说明贝加尔湖成为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的原因。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总结: 1、由于贝加尔湖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且这种趋势仍在地壳的运动中继续,所以湖泊会继续加深,面积会继续扩大。 2、贝加尔湖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水域面积广,深度大,蓄水空间大;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冰封时间长,湖水蒸发量小;安加拉河和色楞格河汇入湖泊,水源补给充足。 【思考】读右图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展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可能包括哪几种水体? 2、大气降水除了补给河流之外,还能补给哪几种水体? 3、其他水体还有补给关系吗 尝试写出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1、大气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与积雪融水等。2、大气降水还能补给给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3、比如在枯水期时地下水可以直接补给给湖泊,丰水期湖泊水也可以补给地下水。 教师点评,并展开新课教学。 【案例教学】———河流与湖泊 材料: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削减了湄公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旱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不会降得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